3.3分神片背后,藏着全行业的痛

电影人气:加载中更新:2024-03-04 19:49

众所周知,港片曾经有多辉煌,如今就有多难堪。

早在90年代,港片衰败的话题就已诞生,但千禧年前后,香港影坛还是贡献了多次“回光返照”。



以往大家都会口口相传:“港片不行了,明星都老了”。

其实当90年代香港电影开始衰落时,它们在内地市场的辉煌,可能才刚刚开始。



过去,内地电影本来没有贺岁档、春节档这一概念。

春节前后,大家基本都休假在家,无人走入电影院。

直到1995年的大年初一,成龙的《红番区》在内地公映,砍下9500万票房。

春节自此成为一个热门档期。



(《红番区》中的惊世一跳,成龙跳进好莱坞)

《红番区》并不是第一部进入内地的香港电影,但它让香港电影看到了大陆市场的巨大能量。

凭借极具影响力的头部明星,香港电影在内地市场大多能赢得不错的票房,或是取得超神的口碑。



(《大话西游》是典型的票房不佳,口碑爆棚)

时间飞快,将近三十年过去,港片在内地的处境天翻地覆。

在刚过去不久的春节档,只有《红毯先生》一部陆港合拍片。

然而上映不久,口碑和票房双遇冷。



据称,《红毯先生》成本在2.6亿左右,要想收回成本至少得拿下10亿票房。

而春节档期间,这部片子仅收获八千多万,前景不容乐观,只能撤档择期再上。

其实刘德华这两年算是非常活跃,仅2023年一年就上了几部由他主演的片子,但大多反响平平。



比如他和林家栋搭档的《潜行》、和梁朝伟合作出演的《金手指》,两片一前一后在年底上映。

评分都在及格线上下徘徊,票房也不甚理想,亏钱是一定的。



(《潜行》甚至只有5.5)

曾开创内地春节档的成龙,最终也没加入今年春节档的混战。

回看整个2023年,他只有一部《龙马精神》在大陆上映,勉强获得5.3分,评论区最多的评价是“无聊”。



可若是把成龙放入“双周一成”的组合里作比较,他还算略胜一筹。

周润发自2018《无双》的超神发挥之后,已经沉寂五年。

2023年,他出演了一部名为《别叫我“赌神”》的电影。



内容可以概括为,浪子回头的赌狗父亲带着自闭症儿子找回自我。

剧情杂糅周润发拍过的《赌神》《阿郎的故事》等故事元素,再结合他戏外爱跑步的爱好,片名再蹭一下《我不是药神》。

新旧噱头一锅炖,喜提4.8分毫不意外。



(2023年了,还在消费小马哥钞票点烟的镜头)

相比做多错多,周星驰这边的选择是不做就不会错。

毕竟他最近一部执导的电影还是2019年的《新喜剧之王》。

距离上一次出演的电影《长江七号》,也已经过去了16年。



周星驰未来的新片,除了遥遥无期的《少林女足》,也就只有和短视频平台合作的短剧。

看看海报,想来又是“情怀”之作。



港片走到当下境地,难道真的只是因为这些港星老了的原因吗?

我看不然,演员是一辈子的职业,人会衰老,但演戏却可以持续一生。

真正老去的,是香港电影。

曾经的港片类型众多,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出了许多金字招牌,比如警匪犯罪片。



这种类型片往往场面热血刺激,能容纳兄弟情、正义感等多种元素,受市场欢迎不难理解。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还有源源不断的警匪片在产出,内容却毫无新意。

去年12月,在一个月之内,《爆裂点》《怒潮》《潜行》三部警匪片接连上映。



张家辉、刘德华、林家栋,演员表上的名字响当当,大家也都贡献了靠谱的演技。

但很可惜,三部电影平均分还不到6,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题材太老了。

一部是黑帮背景的复仇片,警匪双方入局搅动黑帮内斗。

另外两部都是毒品犯罪片,且其中都有卧底,都有在黑白两道摇摆的角色。



无论哪一部,都像是从之前的经典警匪片中摘出来关键词,混合重组的产物。

如果说这几部片子勉强凭火爆场面,尚且能让人看上一看。

那2024年大年初七上映的《破战》,真的是有点难堪。

在2019年的开机仪式上,《破战》片方就强调这是一部院线电影。



等到上映之时,这部片子选择了院线和网络同步上映。

即使上了“双保险”,《破战》的首日票房也只有1.6万,上映9天只有8.1万。

谁能想到呢,2024年了,有人电影票房几十亿,有人还不到十万。

在评分方面,更是完美契合票房表现,勇夺豆瓣评分3.3。



捂住名字只看成绩,还以为这是什么野鸡网大。

可看看演职员表,彭发导演曾是《无间道》的剪辑,还导出过香港恐怖片巅峰之作《见鬼》。

吴镇宇和任达华虽不敢说没有烂片履历,但好歹是成名已久的经典港星。



《破战》最大的破绽,还是在题材上。

该片2019年开机,次年就已杀青。

如今上映票房口碑滑铁卢,看来是早就被写透了的题材,极其拖沓的剧情,不够流畅的剪辑,多方面缺陷导致的。



对于这种重复套路、缺少深度的模式化影片,观众早就产生了审美疲劳,

除了坚守警匪片这样的老旧题材,港片还最爱搞概念复刻、出续集。

将来大家能在电影院看到《反贪风暴6》《追龙3》《新警察故事2》《尖峰时刻4》《十二生肖2》等等续作。

都是经典的IP,但是照目前的行情拍下去,这些片子的口碑和票房实在让人无法想象。



衰老的港片需要革新,但到那时,全新的题材又由谁来演,由谁来导呢?

如今的港片主演们确实让大家有点审美疲劳,可放眼港台娱乐圈青黄不接、审美降级的现状。

真由新人接手主演,可能拍出的影片连点话题度都难有了。

或许这是转型必经的阵痛,但又有谁愿意早早去承受这种疼呢?



港片在2024年前后频遭挫败,同时期的内地电影又表现如何呢?

去年年底,港片扎堆上映的时候,大陆的出圈之作是《三大队》《年会不能停》。

《三大队》同样涉及到警匪题材,但它取材真实事件,更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

在影片沧桑的气质之下,满满都是信念感,以及对正义公理的呼唤。



《年会不能停》则是一部聚焦打工人的欢喜闹剧,在嬉笑怒骂中,有宣泄安慰,也有感动和励志。

票房不错,也让“对齐颗粒度”“人夫感”这些热词火上社交媒体。



与这两部爆款同期打擂的,正是咱们上面提到的《爆裂点》《怒潮》《潜行》,谁更受观众欢迎,不言自明。

港片在内地市场折戟之前,先衰落的是欧美商业大片、爽片。

电影技术和特效,可能早已到达了发展的平台期,已经许久没有那种2D到3D式的革新了。



观众在大银幕上已经见识过太多科技特效,看过太多刺激的画面。

如今,大家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切实际,注重体验。

电影院数量的剧增,各种电影节、影展活动的举办,也让观影群体越来越大,不少人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口味。

当今的电影市场,消费者更加偏爱的是取材真实,有一定思想内涵,看完之后能有共鸣的电影。



所以,在内地市场对欧美大片祛魅之后,港片也随之开始裸泳。

曾几何时,王晶是全港产量最高的导演。

虽然他拍的大多是明摆的烂片,但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电影人,都很感激他。

因为全港电影业凋敝的时候,只有王晶导演不断开工,让大家有活可做,有饭可吃。



人人知道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有人将他的行为称作:“为香港电影保存火种”。

这些年来,香港电影的火种熊熊燃烧了好几次,所谓的“救市之作”诞生了不少。

现在的港片产出并不低,每年也有很多的新片待映,但感觉这颗火种不但没旺起来,反而更让人担心了。



作为港片的忠实粉丝,从邵氏独霸、四大家班斗法、嘉禾等多家公司分庭抗礼、时装片兴起、双周一成、北上合拍等等节点一路看过来,还是希望港片能够好起来。

也许港片市场自身的体量限制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



(当年整个亚洲都是成龙的票仓)

可题材方面,港片也曾百无禁忌,也能够抬眼纵观世界,低头审视狮子山下的现实生活;

制作方面,港片善于依靠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去搏更大的收益。

这些都曾是香港电影的特色,是纯正的“港味”。



祝福港片能够找到下一个“金字招牌”,也能早日做到“收支平衡”

至于那些正在老去的港星,希望新人露头的速度能够再快一些,帮助他们去分担港片的重担。

别让这些承载几代人回忆的老牌明星,被动地“晚节不保”。

当然了,也希望老前辈们也能够鼓鼓劲,未来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惊喜之作。



关于港片你有哪些回忆?

对这些老牌港星又有何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踊跃发言,一起讨论!

今天咱们就聊到这里,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仁



相关影片

若66影视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
请在留言处留言 我们会在3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