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迷影趣味与类型杂糅的平衡

电影人气:加载中更新:2023-04-17 22:01


由青年导演孔大山执导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在2021年平遥国际电影展中荣获了多项大奖,引发了影迷的热切期待。4月1日,电影上映当天,影迷们纷纷试图为其命名类型,如乡土荒诞公路片或伪纪录片式民间软科幻,但这些似乎都难以准确厘定其类型边界。而影厅里观众屡屡为无厘头式荒诞且出其不意的笑点鼓掌,足以窥见《宇宙探索编辑部》在类型元素杂糅与个人表达上达到了隐秘的平衡。


青年导演孔大山的创作之路,让人联想起法国新浪潮电影时期青年导演所经历的创作历程,特吕弗和戈达尔经由短片创作的积淀,迷影趣味的滋养,成就了《四百击》与《筋疲力尽》等经典作品开启的“新浪潮”。回溯导演孔大山的创作谱系,本片作为其第一部长片处女座,融合了此前在网络上大热的《法制未来时》《少年马力傲的烦恼》《春天老师们走了》等短片的视觉呈现。伪纪录片式的叙事视角、阿基•考里斯马基式的场面调度、贾樟柯电影中的边缘人物以及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对白叠加而产生的令人猝不及防的诗意,均为本片拓展了多重维度的迷影取向,也确立了导演在创作上极具辨识度的影像风格与叙事节奏。“宇宙探索”编辑部里拼贴的横幅、粉色的Hello kitty加湿器,孤独的边缘少年和作为象征符号的石狮子,孔大山在自己有限的作品序列里时而戏仿、时而解构,意图达成作者电影式的自我指涉。


土味科幻、荒诞喜剧、低成本公路片、典型的作者电影,创作者不仅能融合这些看似互不关联甚至彼此矛盾的元素,还能通过一件件匪夷所思、爆笑连连的情节引得观众欢笑不断。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除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外,独特的叙事策略和精准的视觉语言功不可没。


影片以“追UFO的人”“蜀道难”“等待麻雀降临的少年”“西南深处”“终章:未尽之路”五个章节的组合段推进情节,看似单纯的线性叙事中网罗了切实的社会议题。乡村冰柜中的外星人模型,山脚空地上的雕像,这些现实情境中看似荒诞的影像,用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回应着现实。在北京、成都、鸟烧窝村直至凉山深处的空间腾挪中,凌厉准确地整合杂糅各种信息,呈现出五个困顿的人物逐渐聚合而又各自离散的心路历程,用公路片的类型元素串联起科幻片的神话内核。


伪纪录片式的镜头语言并非小成本制作的权宜之计,也绝非青涩处女作的故作深沉,《宇宙探索编辑部》使用手持镜头的伪纪录片式视角,在前两个章节中将“寻找外星人”这一看似荒诞的假定性情境流畅地嵌入2020年的北京,稳定地建构了影片基本的叙事逻辑。开场的蒙太奇桥段将1990年主人公唐志军接受电视台采访的录像与2020年“宇宙探索”编辑部寻求广告赞助的窘迫现状交叉呈现,低像素的录像带画面与手持镜头的粗粝影像在视觉上为观众区展现了时空的变化。交叉蒙太奇的叙事线索将“寻找外星人”的主题交织于主人公唐志军三十年的不懈追寻之中,有效地确立了人物的行为动机。剧情片中隐藏摄影机视点的基本法则也完全被推翻,伪纪录片建立了观众看向银幕的另一重视角,摄影机通过凝视人物引领观众的视点,观众在双重观看的视角中,追随主人公的旅程,看到其“内心独白”。人物面对镜头时的拘谨、冗余的表达、不经意瞟向镜头的局促感,则大量使用跳剪的方式,与大部分观众对剧情片使用长镜头建构真实感的观影期待背道而驰。“唐志军”两次翻看手机里女儿短信的场景均以纪录片式的非叙事性镜头呈现,但当这条追问人类存在于宇宙终极意义的短信被读出来的时候,观众会立刻意识到此前两处叙事意味上的“空镜”所蕴蓄的情感力量。而这条短信正是本片想要传达的核心主题: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实则是要把人类放置在此前从来未曾到达过的时间和空间上,反观自身的处境。


伪纪录片式的镜头语言完成叙事功能之后,摄影机的视点随即发生了变奏。“等待麻雀降临的少年”是本片最具诗意的段落。村民口耳相传以致面目全非的“外星人神话”,看似言语疯癫却宛如“先知”的孤独少年,泥泞田埂和零落村居构筑的宁谧空间延宕了“寻找UFO”的行程。此时的镜头语言迥异于前两章,长镜头和空镜令视觉节奏舒缓,叙事上骤然宏阔起来,像是突然宕开一处闲笔的文人画,配合落雨与山风的同期声,在浪漫的诗意中推进叙事。人物也不再处于逼仄的环境中直面摄影机,景别向更为深广处拓展,无论是室内景深处电视机里被称为“宇宙诞生时的余晖”的雪花点,还是外景场院里落满麻雀的石狮子,合力达成了视觉与心理上的“桃花源”。基于此,从唐志军独自上山的决绝,骑驴前行的执拗,目睹“外星人”离开的奇观到终于释然打开的心结,精准的视觉语言和巧妙的叙事延宕,层层递进,将一个看似离奇的故事讲述得浪漫又诗意,粗粝又真实,在商业与文艺,巧妙杂糅的类型元素与极具辨识度的作者风格上达到了微妙的平衡。(作者:郭梅,系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若66影视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
请在留言处留言 我们会在3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