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系列电影:低幼动画到成熟IP的成长之路

电影人气:加载中更新:2023-06-12 22:00


作为国内最成功的动漫IP,“熊出没”已成功推出11部动画剧集,11部动画电影,中国内地总票房超57亿,稳居国产合家欢动画电影首位。在中国语境中,IP是指那些具有高专注度、大影响力并且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因此,要成为IP至少要具备两大特征,一是具备显著的可识别性,二是具有可持续开发的潜力。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以传统神话IP为基础开发的动画相比,“熊出没”虽然在熟知度和受众群体方面处于弱势,但从创新角度而言,却具备原创IP的显在优势。


《熊出没》动画剧集第一部首播于2012年,浅显的故事情节、简单的人物关系、滑稽的行为动作、明亮的色调画风等特点对低龄观众有着巨大吸引力,一经面世即在国内动画市场收获了大批儿童粉丝。剧集版“熊出没”的热度和成功推动了电影版“熊出没”的生产制作,为电影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和观众群体。


相较于剧集略显拖沓、连续叙事形式,“熊出没”创作团队很早便建立了工业化、系列化意识,采用类型策略结构故事,运用高新技术革新视效。需要强调的是,电影类型化是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任何一种类型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套路”,能够最大程度兼顾电影的商业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熊出没”系列电影融合了喜剧、幻想、探险三大类型元素,多种类型元素和叙事技巧融合于同一部影片,有助于增强电影的可看性和趣味性。类型策略/类型融合策略是对商业化、大众化的某种迎合,也是推动电影系列化生产的重要途径,“熊出没”系列电影能够在10年间实现稳定产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人物是IP价值承载的核心,能够代表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人格化的形象。在人物塑造方面,“熊出没”系列电影始终将熊大、熊二、光头强作为核心角色。三个核心角色,不论外部形象,还是内在性格,都具有显著辨识度,让幼龄观众可在影片内外迅速辨别角色及其属性,即使是面对体型相似度极高的熊大、熊二,观众也可依照毛发颜色、口音语调等特征作出判断。在系列电影中,核心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功能虽然在多样的时空背景、故事情境中不尽相同,但创作团队在不违背角色原型的前提下,不断挖掘角色的前史和心理成因,丰富角色性格和世界观。比如,在初始剧集版中,光头强是以“反派”身份出现的,而在电影中,创作团队则有意弱化其伐木工的职业,减少了光头强与熊大、熊二间的矛盾冲突,部分影片甚至与时俱进将光头强的职业改为导游,使光头强从对立者转为友伴,从环境破坏者变为森林守护者,角色多元化身份为影片文本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电影叙事主要涉及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能动的叙事空间和时间变形的无穷潜力是电影叙事的两个基本特征。“熊出没”系列电影对叙事时空的表达显然超越了现实,在时间维度,涵盖了过去、现在与未来;在空间维度,以狗熊岭为基点无限向外延伸,《原始时代》《奇幻空间》甚至对时空旅行和平行空间进行探索。时空表达的自由度大大提升了“熊出没”系列电影的开发潜力,每部新作都可在原先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延展和创新。


与普通电影相比,IP电影的商业属性和工业化特征更为突出。“熊出没”本就托生于商业市场语境和产业链条之中,追求商业利益自然不容置喙。“熊出没”系列巧妙地在文化表达与商业追求间达成了平衡,将经济动机上升为文化行为的主导动机,不断生产以娱乐为内核的文化产品。


此外,“熊出没”影视作品与方特乐园的联动和迪士尼动画与迪士尼乐园间的关系颇为相似,影视IP+主题乐园的双重发展在线上线下同时开拓“熊出没”宇宙空间。目前,“熊出没”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变现体系,除主题乐园外,周边衍生产品的发展也颇为强劲,带有“熊出没”元素的餐饮、玩具、日常用品均能快速吸引适龄儿童的兴趣,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线上与线下联动、虚拟与现实结合,“熊出没”的IP开发实现了全过程、多领域的齐头并进,为我国动画电影和IP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典范。需要明确的是,这些产业链的开发都是根植于影视IP的品质之上,只有在源头夯实基础,才能赢得受众,进而将受众转化为IP粉丝,为下游产业链培养消费者,进而助推IP的可持续性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熊出没”已由低幼动画转型为颇具国民度的成熟IP,脱胎于动画剧集的系列电影更是不断革新票房与口碑,精良的制作、统一的世界观让“熊出没”实现了“破圈”传播,“熊出没”的成功为中国式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作者:司金冉)


若66影视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
请在留言处留言 我们会在3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